上星期六,阿北帶我們社上去看黃金旺族(大遼文物展)。
從門口一進去,就看到一頂黃金做的帽子。阿北叫我們仔細看那帽子上面的雕刻的圖飾。我這才發現上面有很像鳳的圖案。這才能推論出遼有受中國文化的影響。帽頂有個佛像的雕飾,原來他們還受佛教的影響。再看看帽子的金屬片的連接方式,下端是用類似鉚釘的東西釘起來的,這就顯示那時候的技術還沒有很成熟。另外,那頂帽子的黃金,不同於現在用鍍的方式,而是用液狀的黃金和汞混合物在帽子上鋪一層,利用汞的沸點較低的特性,加熱讓汞蒸發後,讓黃金留在帽子上。(我還查過了,汞的沸點是攝氏357度,黃金的沸點是攝氏2808度)
在另外一區有些飾品,可以看出工藝的進步。有一隻黃金做的鳥,牠身上有很多洞,那些洞其實是在做之前,工匠拿某種支架為了固定鳥的形狀而做的模型,等做完後再把那些支架抽掉,所以才有那麼多個洞。技術更純熟的時候,我們可以看到像黃金做的穿山甲飾品,上面就沒有洞,是個很完整的形狀,是一體成型的,也可能是用接合的。可見那時候就有辦法把模子做到那麼精了。
還有很多動物的雕飾品,我剛開始很不懂他們為什麼要做那些動物。阿北就開始帶我們想:那些動物是不是為了表示不同的區域?有了這樣的物件就可以代表你跟我來自不同的地方。牠是不是有文化上的象徵?每種動物有著不同的意涵。還是因為那種動物特別稀有,所以用牠做為權力的象徵?他們也有「雁」的雕飾品,可能就是借用雁對漢人的意義,也許是做為通行證用。
有一幅人物畫,乍看之下,我會以為那就是很普通地畫那時候人的樣貌。可是阿北提醒了一下,要看看那個人是幾頭身。是九頭身,很明顯地跟漢人的六頭身不一樣。可是人的臉還是像漢人的臉。這時候就有一些問題可想了。他是不是受西方的影響?審美觀因此改變。還是他們自己發展出這樣的審美觀?認為身體長一點比較好看。或是那是畫家獨特的想法,他就是要這樣畫才覺得好看?原來這麼一點端倪,可以想到這麼多問題啊!
有一把小劍,很酷喔!劍很短,不太能拿來當武器,通常插在腰際,那是幹嘛用的勒?提示:劍把上有個小洞。那種劍不是拿來砍的,是拿來吹的!從那小洞吹,就像哨子一樣,可以吹暗號,或是求援。
其中一區展的是馬的配件。為什麼沒事要做那麼多多餘的東西掛在馬身上勒?東西原本都只有實用目的,可是一旦社會上分出階級地位,有權力的人就想在配件上做些裝飾,好區分我的馬跟你的馬是不同的。就像現在有的人會開名車用名牌一樣,都是為了表現地位。除了多了裝飾,馬的鬃毛上也可以做文章。「五花馬」就是幫馬的鬃毛sedo,剪出五片帥氣的花瓣形狀。
有個墓室的壁畫,策展的人把它印成兩張畫分開來擺。阿北說那壁畫有個很有趣的地方,左邊那張有個人進去一扇門裡,而右邊那張跟左邊那張很像是對映的,不同的是右邊那張有個人從另一扇門出來。阿北不說,我還不知道,害我一開始只覺得它們是畫得很像的兩張畫。如果那門裡面代表死後的世界,他們可能相信人有來生。
接下來看了很多生活器物。有一個像杯子的東西,可是杯身卻卡了一個像盤子的東西,好像把盤子套在杯子上似的。那是幹嘛的勒?是不是怕人喝水浪費水,所以在下面裝了盤子用來接溢出來的水?阿北說,那不是拿來喝的,那樣根本就不能喝,那是拿來供奉神明的。啊!神明真的有智慧多了,我不知道要拿來幹嘛的東西,祂們也能用。
阿北叫我們看其中一件斗壺上的圖案,有個人在騎驢子。誰會騎驢子?提示地更清楚一點,什麼教的人會騎驢子?是道教!我現在才知道張果老是騎驢子的。說遼有佛道混雜的信仰,原來從器物上的圖案就可以看出來了呀!
通常技藝精湛的工匠在器皿上做的紋飾,多半是要表現國家富裕的樣子,怎樣的景象代表富裕?有錢人會幹什麼?太閒了養小動物?算啊!有小孩的貴婦會做什麼?她又不用上班,當然是在自己家的花園散步、帶小孩。後來漸漸變為生活寫照。我猜跟遼的民族性有關。他們後來把北宋的工匠抓去,幫他們做仿皮革的陶瓷水壺,那種皮革製的水壺是他們平常戴在身上的,找工匠來只幫他們做類似平常的生活物品,一般的器皿上出現很貼近生活的圖樣也就不奇怪了。他們的生活物品沒有很精緻,那些工匠做出來的,也就較粗曠。所以不見得要以生活物品的精緻度來看那時候的工藝是否成熟。
從墓裡出土的陪葬品還有蟬蛹。知道為什麼嗎?我剛開始還覺得奇怪,他們怎麼會喜歡「蟬乾」,又不是特別好看,難道是特別好吃?原來我小看蟬蛹了,牠代表再生耶!因為蟬蛹會埋在地下好幾年,在某一天才破土而出,爬到樹上。他們期望人死後也能像蟬蛹一樣,過了幾年又可以活過來。
阿北一直說這個展的策展人安排展品的方式很奇怪,不知道到底要看展的人看出什麼。例如一開始的帽子,它只是單獨擺在那裡,好像只是要告訴別人「我最漂亮」,要是像我這種沒什麼腦袋的人去看,還真的會跟它說「哇!好漂亮!」,我應該是看到哪一件展品都一樣吧!感想只有「好漂亮」。很多東西都只是因為相似而被擺在一起,但實際上卻沒什麼關聯。譬如用不同時代的魚飾品被擺在一起,它只能告訴我它們的樣子很像而已。難道要說這時候的魚都長這樣,那時候的魚都長那樣?還是說那幾隻魚就能代表不同時代的工藝技術?要是有個時間脈絡,也許較能看出什麼。
說它是大遼文物展,也不完全是,因為很多東西都是漢人做的。我就覺得奇怪,遊牧民族怎麼有閒做這些東西?如果從開始定居到發展這些技術也不會那麼快吧!原來是把漢人抓過去,叫他們做的。
多虧阿北帶我們去看,我才能寫出那麼多心得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